逐句细谈黄帝内经——阳气受风寒暑湿损伤的表现
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。”
人体的阳气,犹如自然界中天上的太阳,失其所,所就是所在、场所。也就是失去了正常的规律,那么就会折寿而不会明显表现出来。
“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是故阳因而上,卫外者也。”
所以说天地的运行需要有日光,对人而言,要有阳气。所以阳气是向上的,保卫人体的作用。阳气对于人体来说是起着主导作用的。那么如果阳气受损了会如何呢?继续看下面。
“因于寒,欲如运枢”
因于寒,就是感受寒邪,这个运枢是门轴转动,这里比喻人体阳气受寒气困住了,不能正常的宣发从而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了。
“起居如惊”
如果生活作息失去规律,然后就会出现。
“神气乃浮”
神气也就是阳气,生活作息失常,导致阳气开合失常而阳气浮散损耗。
也就是阳气外浮, 浮于表面。 这种就是人体受寒气入侵的时候,一部分阳气浮于表面来和邪气作战,一部分则是开合失常了浮散在外,比如受寒了出虚汗、盗汗等,都是阳气失常,浮散而导致。 经常说的一点,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, 这个对于健康的身体很重要。 当然,现在很多人年轻,没有深刻的感受,或者意识不到这一点, 因为很多人可能觉得不规律,自己也是很健康啊。 只能说是短期内体现不出来,身体能扛住, 实际伤久了,阳气受伤了。 后悔已经晚啦。 这是受寒气入侵而伤了阳气。继续看其他的。
“因于暑,汗”
感受了暑邪, 暑邪是阳邪,会使腠理打开,容易使人出汗。
“烦则喘喝”
然后就出现心烦意乱,暑热内盛导致的烦躁、喘息有声。
“静则多言”
这个多言,指的是胡言乱语了。 是指的中了暑邪,伤了心神,导致昏迷了,神志不清了,说一些胡言乱语等。这种情况就是比较严重的了。 夏天中暑偶尔重的就会有这种情况。
“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”
燔是热,就是发高烧、身体很热。 这里比喻为像烧红了的火炭那样形容身体很热, 这种情况汗出而散,也就是出汗之后暑邪随着汗就散了。 但是呢, 有的人中暑了,腠理开合失常,偏偏不出汗了, 然后就闷在体内,出现各种不舒服了。 这是暑邪,看下面湿邪。
“因于湿,首如裹”
阳气不足,感受了湿邪, 由于湿气困阻阳气, 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到头部。 头部犹如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湿哒哒的毛巾一样, 出现头重,不清醒。 如果湿邪不去、郁而化热,就出现湿热。
“湿热不攘”
攘就是排除,湿热在体内不能很快地排出。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进一步的阻碍气机, 导致气血不能正常的运行, 然后就出现下面这些。
“大筋緛短,小筋驰长,緛短为拘,驰长为痿”
緛短是缩短, 驰长是松驰而延长。 这里说大筋缩短、小筋延长, 这种情况都可能会出现, 筋脉缩短了,就出现拘急的症状, 延长了就出现没有力气的情况。 这是阳气受湿邪的影响后。
“因于气”
这里的气,指的是风气, 作为风来理解, 感受了风邪。
“为肿”
会出现浮肿,风邪可以导致水液代谢失常,出现水肿, 另外还有种解释, 是说这个气指的是气虚了。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, 水湿需要气来推动气化, 气虚了。那么水湿就停留,出现浮肿。 准确的说应是被风邪所伤了,导致阳气虚了,然后出现浮肿。
“四维相代,阳气乃竭”
这里关键是这个四维相代,怎么理解呢? 前面咱们谈了因于寒,因于暑,因于湿,因于风, 这里就是总结一下, 四维相代,就是指的风寒暑湿四种邪气不断交替伤人。人的阳气就要衰竭了。
所以,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养护好身体基础同时防止各种外邪的入侵伤害身体很重要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