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医自然派 > 黄帝内经 > 正文内容

关于《黄帝内经》中“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”的正确理解

闲小豆陈老师7年前 (2018-05-02)

“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”,是温病学派伏气温病说的理论基础,伏气温病说在温病学说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和实际也比较相符。如果以《黄帝内经》对应段来说,单纯以这个为依据的,是有一些问题的,那么作为理论来说问题在哪里呢?

对于这个问题,在《黄帝内经》的原文是“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;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;夏伤于暑,秋必痎疟;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。”讨论了什么呢?

      就谈关于邪伏的部位问题,也就是说邪气藏伏在什么地方呢?有的说藏伏在肌肤。有的说藏在少阴。当然就有的医家不太同意,冬天受的邪到春天才发病,说邪气可以伏、但它藏伏不了那么长时间。我认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,这里并非因为邪气藏伏,而是冬天伤于寒、冬不藏精,春天的时候阴精不足,不能耐受阳热之气,所以就容易产生温病,如果冬天藏精好了、阴精充足,即使有温热之邪,也不会得病。也就是冬天藏精藏得好,到春天就不得温热病。

欢迎交流!


版权声明: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